一、课题名称:《家校互动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二、课题内涵的界定 1、互动:互,是指交互、相互、彼此、双向。动,是指运动、动态。互动,指一个事物和过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事物和过程中某一部分、要素之间,部分、要素与事物、过程整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运动。社会互动的类型分为合作、冲突、复合三种类型。合作指互动双方的力量和成果相互交流和汇集。冲突指互动双方在利益相互对立的基础上产生的敌对性行为。复合就是没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目标性的集体自发行为。 2、“家校互动”:是指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三、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国于1994年正式发文在全国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在政策上体现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随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1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并指出“中小学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同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更明确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多年过去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这一点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但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并呈不断上升趋势。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实践证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主要依靠学校心理教育,而忽视了家庭这样一个庞大的教育资源优势。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近年来,美国把家校教育互动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教育互动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校教育互动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新的研究课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习困难落后于人,与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有着直接关系。儿童早期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这成为儿童在发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导致普遍存在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厌学、自私、缺乏爱心、责任心,经不起挫折等严重的心里不健康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响了青少年儿童和谐健康发展和成长。然而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学生、家长、教师互动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一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开展“家校互动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研究,力求探索出家校互动式小学生心理教育的研究方法,全面提高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为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分析。 2、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途径和方法研究。 4、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特征分析及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5、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作用。 6、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互动式中对家庭心理教育的干预性分析。 7、家校互动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1、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国现在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教育问题比较尖锐,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增多,恶性案件时有出现,以家校互动式小学生心理教育研究为突破口,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这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主要着眼于家庭和学校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家校互动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会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家长育人观念的转变,并借助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从而形成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师德高尚的教师群体和有较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群体,强强联手,形成教育合力。 4、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介、通道和桥梁,健康的心理是提高其他素质的基础,学校只有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才有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起点和基石,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教育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因而至关重要,不但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无以替代的作用,甚至还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与前途命运,但应该看到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家校互动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定会引导人们走出教育误区,这将非常有利于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实施,将促进教师和家长不断反思,从理论上促进教师和家长观念和育人方法的转变;进一步总结具有可操作性的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策略,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支持。从而进一步证明家校互动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现实性 。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相关学生、家长、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1、心理教育理论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育”的基础,是新课程改革的“催化剂”和“粘合剂”。只有重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处,使新课程改革获得成功。 2、家庭教育理论 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是达到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 3、政策理论: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这些都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以教育部的《纲要》为依据的。 (二)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方法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一切教育效果也要体现在学生身上离开学生的 主动参与和自觉努力,学校和家长的种种努力将是枉费心机 ,至少是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必须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尽可能地提供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成为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过程中的“主角。同时,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也处在发展之中,因此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要围绕着“促进发展”进行,着眼点重在通过积极的指导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统一性原则和持久性原则 学校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家庭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依托,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共同发展,并且坚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育人水平。 3、整体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整体着眼,立足全体,面向全校学生,并把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全员参与和个别化对待相结合。 4、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注重实践,展开工作,讲求实效,不断请进来,走出去,将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观察与调研,分析小学阶段我校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变“外压式”为主的教育方式为“内驱式”为主的教育方式,并制定具体方案。 2、通过行动研究,分级探究家校互动式育人的科学途径,总结并形成有价值的可操作的教育策略,为新课程实施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3、通过对学生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互动式的研究,使每位教师能树立牢固的素质教育观念,提高育人的实效,为提高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提供有益的尝试,由此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心理健康关涉个体的幸福生活和意义人生,因此有关心理健康个性品质的研究就是要深入地探究影响个体智力、情感和性格的因素,并进行良好的调控,培养个体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 “家校互动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着重研究小学阶段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与方法。探索如何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校联动”的方式形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的心理教育有效途径,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最终使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学生与教师在学校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师生共读、共写、共成长、共分享等综合实践活动) (2)学生与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共读、共写、共享活动及母子之间、父子之间的亲子互动交流) (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互动教育活动。(如:读书学习交流活动、各种竞赛活动、成长交流活动、互帮互助、互爱互学活动) (4)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活动(如:利用家长学校定期进行家长论坛,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优秀家教论文评选和优秀家长选等活动) (5)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综合互动活动(如:家长学校的各种学习会议,家长听课、评教活动,各种重大节日家校联谊活动、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学生综合素质展示评价活动) 八、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主要用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借鉴成功的育人方法,寻找理论支持。 (二)调查法:主要用于研究初期对学生心理问题及家庭情况等方面的掌握和了解。通过调查,了解原因。 (三)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专家指导。 (四)个案研究法:研究中通过对典型实验对象追踪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和干预矫正,寻求规律性的方法途径,不断验证,修改提高,形成成果。 (五)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记录、分析、指导。 (六)总结法: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研究成果。 九、完成课题的措施 (一)合理布局研究班级。重点放在中高年级。 (二)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精心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和指导小组。 2、制定课题研究与实施管理制度。 3、积极筹措课题经费。 4、明确课题组人员分工。 钟结兰,学校政教处主任,负责课题全面工作。 彭建来,学校校长,负责课题指导工作。 何桂芳,学校副校长,主管德育工作,负责课题指导工作。 谭丽娟,学校政教处副主任,负责课题组织工作。 陈月容,学校教导处主任,负责课题组织工作。 李砚霞,大队辅导员,具体负责课题研究。 黄秀英,参与高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李润婵,参与高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稳英梅,参与中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冯冬霞,参与中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梁瑶甲,参与高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方景梅,参与高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莫海洪,参与中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谢燕兰,参与中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卢春燕,参与中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梁慧明,参与低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李燕文,参与低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温肖薇,参与低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三)开展研究的工作方式及研究的组织管理 完善课题实施方案,不断加强课题组成员教科研理论系统学习和储备,勇于实践,主动反思,相互交流,研讨,及时总结反馈,争取专家引领与指导。 十、预期研究成果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三)家校互动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课题结题报告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个案研究汇编 (五)家校互动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经验论文集。 十、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4月 课题宣传策划准备阶段,课题设计论证、申报工作、实施方案课题试验计划及各种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3年9月 1、全面研究实施阶段包括课题开题报告会,成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委员会,落实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2011.5至2012.9月) 2、进行中期总结,各预期成果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初步形成阶段性成果,可请专家到校进行指导。(2012.9至2013.9月) (三)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在阶段性成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做好课题结题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形成完整的成果资料,迎接专家结题验收 |